王小冬教授专著《晚清蜀道人居文化研究》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蜀道,是对陕西(主要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穿越秦岭通往四川(主要是成都平原)的道路的总称。蜀道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线路,是广义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桥梁纽带,更是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要道。多元文化在此相融共生,形成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蜀道人居文化。蜀道传统人居环境景观是民众为安身立命而长期进行生产生活实践之成果,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厚哲学文化。四川师范大学王小冬教授潜心研究,完成专著《晚清蜀道人居文化研究》。本书以蜀道沿途传统民居建筑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照片等,对蜀道人居环境景观文化,尤其是核心文化区域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景观,包括村落景观、集镇景观、城市景观等进行专题讨论。

研究从史学维度切入,梳理了发生在蜀道沿线的史实和具体线路的演进状况,将蜀道本体文化遗产要素分为栈道、桥梁、关隘、驿站等类型,予以论列,构成了本研究的背景和前提。明确了蜀道丰富多元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人居环境景观之自然美存在的物质基础。移民社会是三地人居环境景观多元存在的客观因素。晚清时期蜀道人居环境景观的装饰、构造以及样式的变化,与历代营造传统有密切关系。系统地分析了晚清时期蜀道沿线关中、秦巴、蜀地三大文化区内客观存在的人居环境景观,并且能够运用历史地理学、建筑类型学、艺术美学等理论运用独立与交叉的方式方法,对晚清时期蜀道沿线的村落、集镇、城市三大人居类型景观进行了本体研究和跨区域跨文化研究,并认为晚清时期蜀道人居环境景观是当地民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依据因地、因时制宜原则而进行的人居景观实践与创造。

研究最终得出了蜀道人居环境景观不仅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法自然”的生活观、“和而不同”的天下观,还可以认为宗族血缘是传统社会的根本关系,聚族而居是传统社会的必然选择,改造与适应是永恒的生存之道等结论。最终明确了蜀道沿途三大文化区历史悠久,并长期而不断地交流、交融,促进了人居环境景观的动态发展,亦是蜀道沿途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切实践,长治久安的智慧结晶。

本书是第一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视察蜀道翠云廊重要指示精神的学术专著;是全球第一本系统研究蜀道人居环境景观文化的专著;首次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于蜀道人居文化研究实践;首次创建了“蜀道人居美学”理论;收集并形成了世界最全的蜀道人居美学文献数据库;首次运用大数据和 AI 技术,交叉融合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将蜀道人居景观文化研究系统化、可视化。简言之,研究必将充分反映晚清时期蜀道沿途关中、秦巴、蜀地不同的经济情况、社会背景,更能全面而具体地展示蜀道人居环境景观的状态与风貌是时代之缩影,经济之反映,文化之凝结。本书的出版,必将从多维度向世人和学界展现蜀道人居文化的生成理路与文化逻辑,从而真切地传播与弘扬蜀道文化,进而更好保护与传承蜀道人居遗产景观,为蜀道申遗做重要理论支撑。

本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发表回复

相关